早產兒是指出生體重未滿2500公克,且懷孕週數小於37週者。在寶寶剛回家時,會睡眠不規則、餵食緩慢,且比父母所預期哭的次數更多,因此早產兒父母要比照顧正常嬰兒更有耐心。
什麼樣的情況下,早產兒才可以出院呢?當體重達2000-2200公克,且餵食良好,睡眠型態良好,體重持續增加時,醫院便會開始安排父母前來學習各種照顧寶寶的技巧,提早做好迎接寶寶回家的最好準備。
早產兒的營養需求較足月兒高,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取一百二十大卡熱量,才能維持正常發育,並追趕足月寶寶的生長。所需的營養,主要就是奶水,母奶容易消化又可增進早產兒的抵抗力,應以哺餵純母乳為主。
不過,因為早產兒的吸吮力及吞嚥能力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與學習,剛開始還不能有效吸吮乳房時,仍應試著讓寶寶吸吮,而當哺餵時間超過三十分鐘,寶寶卻還是無法有效吸到奶水,便可將乳汁擠出來,或以配方奶補充餵食。
由於早產兒食道與胃之間的肌肉尚未完全成熟,胃撐大時,奶水容易逆流到食道,故經常會有吐奶的情形,這都是正常現象。如果餵食方式不正確,或奶嘴選擇不合宜時,易導致空氣吸入,更會增加吐奶的機會
建議家長,採取瓶餵方式時,最好選擇中圓洞的奶嘴,速度是以一秒一滴為原則;而餵食時,應抱起寶寶,避免因躺著餵食,導致吐奶、溢奶時嗆到,且餵奶時勿讓寶寶吸食太急,中間應暫停片刻,好讓寶寶呼吸順暢一點,也就是採分段式餵食。
至於餵食後,則應抱直寶寶一段時間,待排氣後再放回小床平躺,平躺時要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些,或右側臥,避免胃部的食物流出或造成嗆奶情形,且食後也不宜任意搖動寶寶。
(永和耕莘醫院新生兒中心護理師 邱雅婷)